Important message for WDS users

The IEA has discontinued providing data in the Beyond 2020 format (IVT files and through WDS). Data is now available through the .Stat Data Explorer, which also allows users to export data in Excel and CSV formats.

新冠疫情下的思考丨能效将再次在中国经济复苏中扮演重要角色

《能效2019》市场报告为中国在经济复苏计划中纳入能效考量提供启示和参考

伴随着新冠疫情带来的全球健康和经济危机,作为经济和人民生活支柱产业的能源部门也受到了特殊的影响。但与此同时,能源部门,尤其是能效,又在全球和各国经济刺激政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国际能源署(IEA)《能效2019》市场报告对全球能效市场最新趋势和各国政策进展进行了回顾和评估,而这会为各国政府有效地将能效纳入经济刺激计划提供重要启示。

   与往年一样,报告对不同的国家进行了针对性的分析。由于中国是全球能效提升工作的重要主体,其政策进展对全球能源体系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报告对中国能效进展的分析和讨论占了相当大的比重。为了让更多的中国读者能够了解全球能效的最新动态,国际能源署和能效经济委员会·中国(CCEEE)联合发布《能效2019》市场报告中文精华版。报告传达出的信息很明确:中国当下完全具备将能效纳入其经济复苏计划并成功实施的能力。

   正如IEA近期发表的另一篇文章中所阐述的那样,能效举措可以加强对在职劳动力的支持、创造就业,同时产生多种长期利好,包括增加(经济体)竞争力、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高能源支付能力等。文章强调了政策制定者如何采取更有力的新型政策手段,或在原有政策基础上运用经济刺激措施,以更快实现原有政策目标。

   今次的报告中,中国最引人瞩目的成就之一就是在全球节能服务(ESCO)市场中的持续领先地位(图)。中国ESCO产业2018年总产值达1170亿元人民币(约合164亿美元),较2017年上涨3%。但与2011年至2015年期间25%的年均增速相比,2018年中国ESCO市场扩张速度明显放缓,这源自政策格局的变化,以及商业模式和市场主体的多样化转变。中国在ESCO产业和其他能效创新上取得的卓越进步离不开其2008年推出的、用于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一揽子经济刺激政策。

Global market growth for ESCOs, 2015-2018

打开

中国2008年经济刺激政策促进了能效和可再生能源发展、推动了经济增长并产生了一系列持续性利好

 中国多年以来在经济上呈现出持续的高增长,2007年经济增速为14.2%1。为了在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中维持原先的经济增长,中国政府公布了一揽子经济刺激政策,总规模达四万亿元人民币(约合5850亿美元),相当于中国2008年GDP总量2的13%。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2010年的一份报告中指出,经济刺激计划中约38%、合1.5万亿元人民币的投资直接用于支持政府主导的基础设施建设,如高速铁路等,由此刺激了钢铁等能源密集型行业的发展,造成能耗迅速增加。据估算,这次经济刺激计划在其实施后两年内共制造了1.13亿吨标煤的能耗,相当于排放了2.6亿吨二氧化碳,这几乎是西班牙一年的碳排放总量。

   经济刺激计划中约5%、合2100亿元人民币的投资用于支持节能减排和环境工程类项目,其中408亿元人民币用于能效提升,主要用来支持“十大重点节能工程”项目3。这部分政策和投资据估计实现了每年1900万吨标煤的节能量,相当于中国2010年节能总量的14%。

   WWF的报告还展示了中国的经济刺激计划是如何有效实现政府恢复经济增长的目标的。在世界各国经历持续性经济衰退的情况下,中国GDP年增长在2008年和2009年分别保持在9.7%和9.4%,到2010年更是提升到了10.6%。中国的一些经济恢复措施,如发展扩大全国交通体系、支持能效提升工作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等,在刺激经济增长的同时还创造了多种长期的社会经济效益,提升了人民生活水平。

   以节能项目为例,因经济刺激计划而增加的节能项目投资刺激了中国本土能效服务和设备市场发展,受益的设备产品包括高效锅炉、电动机和绿色照明等。中国工商银行等金融机构响应政策,增加对节能项目的投资,在这些机构的带动下,其他(社会)资金也纷纷涌入,使投资者对投资ESCO公司的信心大大增强。中国政府设定的在“十一五”期间(2006-2010)能源强度下降20%的目标也对中国ESCO市场的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中国ESCO产业从这一时期起,成为了全球市场的重要主体。

中国有能力制定并实施另一项成功的经济复苏计划,在促进就业增加和经济增长的同时,利用能效发展加速实现清洁能源转型

 过去十年,在ESCO产业发展和能效标识二维码的启用等其他创新措施的基础上,中国在能效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也对能效的多重效益做出了良好的示范。IEA分析显示,假如没有2000年以来的能效提升,中国2018年能耗将比实际情况高出20%。而能效提升在2018年帮助中国避免了21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的额外温室气体排放——几乎相当于欧盟(28国)同年碳排放的2/3,同时还帮助中国节省了14%的额外化石能源进口。

   以2016年实施的山西能效和环境改善项目为例:项目对山西省的供热设施进行节能改造,创造了2.5万个就业机会,新增集中供热面积达634万平方米,约22.4万居民得到了稳定可靠的供热服务4

    中国在清洁能源转型方面取得的成就证明,中国政府有能力制定另一个成功的经济恢复计划,来兼顾好创造就业、拉动经济,和借助能效提升加速清洁能源转型之间的关系。

   当前,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大力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下称“新基建”),以支持中国从高污染、出口主导的制造经济向高端技术支撑和服务驱动的先进经济体系转型的决心5

   目前,“新基建”的一些工作已经开展。今年二月,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宣布将在本年第三季度联合完成全国25万个5G基站的建设6。今年四月,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宣布将在2020年投资27亿元人民币(约合3.84亿美元)用于建设7.8万个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这一举措预计将拉动价值200亿元人民币的新能源汽车相关消费7。中国政府表示将继续加强针对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激励,包括将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减免政策延长至2022年底,从而刺激新能源汽车需求增长。

   中国政府对经济向高新技术转型的大力投入,与《能效2019》市场报告对数字化的特别关注不谋而合。《能效2019》的数字化部分着重探讨了数字化在现代化能效提升和能效增值中可以发挥的作用。IEA正在全球范围内推动数字化和能效建立联系,发挥二者之间的协同作用。而在中国,能效和数字化的协同发展将服务于中国在新冠疫情后的经济复苏,以及即将出台的“十四五”规划,从而成为中国的重要机遇。

   中国的经验同样证明了能效发展中国际合作和交流的价值。中国在2016年轮值G20主席国期间强调能效的重要作用,以及作为创始成员国之一参与建立新的全球能效中心(Energy Efficiency Hub)等国际行动中,都展现了优秀的领导力。“加强国际合作”同时也是全球能效紧急行动委员会(Global Commission for Urgent Action on Energy Efficiency)近期发布的系列政策建议中关键的一项;该建议还强调了能效在经济复苏中的积极作用。详情敬请浏览本期第二篇文章《快讯丨全球能效紧急行动委员会政策建议正式发布》。

   全球经验表明:发挥能效的多方面效益需要有力的政策行动。一旦各国行动起来,能效在经济、社会和环境等各方面产生的积极影响将相当可观。


点击链接 能效经济委员会·中国(CCEEE)中文版 进行下载。